20120615

先前技術的重要性

根據時報資訊的報導(2012-06-13 12:57),面對 Apple Inc 控告專利侵權的強大壓力,HTC 董事長表示:專利確實非常重要,台灣的公司要有核心技術專利,蘋果有很大的「Muscle (肌肉)」,用各種方法阻擋 HTC,畢竟是別人的國家沒有辦法,但 HTC 不怕挑戰,會持續創新,也會繼續購買專利。

事實上,除了建構專利組合以做為反訴 (反控原告專利侵權) 的籌碼以外,利用先前技術 (事實層面) 及專利性的判斷法則 (法律層面) 使原告所主張的專利權項無效,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防禦工作

眾所皆知,美國專利制度存在許多缺失。去年 (2011) 由美國總統 Barack Obama 簽署通過的專利改革法案 (America Invents Act or AIA) 即包含了針對改善專利品質的相關條款,例如:Pre-issuance Submissions (專利核准前由第三人提出先前技術文獻)、Post-Grant Review (核准後複審)、Inter Partes Review (由第三人提出的多方複審) 等。

利品質的高低取決於美國專利審查員 (patent examiner) 是否檢索到最相關的先前技術文獻,以及是否適切地援用專利性的判斷法則。如果審查員沒有找到實際存在的先前技術文獻,或者沒有「妥善運用」找到的最相關先前技術文獻來核駁審查中的專利權項,那麼就會因為核准了不該核准的專利權項而造成專利品質低落。品質低劣的專利愈多,愈會阻礙自由市場的良性競爭和創新的發展,讓專利權人獲得不當的利益或優勢。

有鑑於專利品質與專利審查的過程有密切的關係,紐約大學法學院與美國專利商標局共同策劃試行 Peer To Patent 專案計畫 (2007-2009 及 2010-2011),目的在號召各技術領域的專家協助美國專利審查員找到相關的先前技術資訊,藉以提升專利審查的品質 ( “Help the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USPTO) find the information relevant to assessing the claims of pending patent applications. Become a community reviewer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ents.”)。可惜的是,目前這個計畫的執行成效不如預期,原因之一可能是志願性質的工作不易獲得高品質的成果,而且科學家和工程專家大多不了解專利法及實務,因此在擬定檢索策略和判斷檢索結果等關鍵步驟難免有遺漏失準之處。「重賞之下必有勇夫」,Peer To Patent 的商業版 Article One Partners 應運而生。經認定找到相關的先前技術資料,對於大部分的案件,AOP 會給予 5000 美金當作獎賞 (“Our global network of researchers is rewarded for uncovering premier evidence.”);根據 AOP 的網站資料,截至目前為止已經發出獎金 USD$2,674,000。

不論
是非營利版或商業版的 Peer To Patent,都需要由技術專家透過關鍵字/專利分類系統/發明人姓名/專利權人名稱等欄位資料進行檢索;然而,相同的關鍵字可以用來描述不同的技術特徵 (例如 buffer 可以是半導體緩衝層,也可以是資料暫存區),而且一項技術特徵可以用不同的關鍵字來描述 (例如可以用 powering 和 charging 來指稱充電動作),因此傳統的檢索方法可說是大海撈針、事倍功半。 

語意分析方法 (semantic analysis) 也許是取代傳統先前技術檢索方法的有效工具;它擺脫了利用關鍵字進行檢索所伴隨的侷限。舉例來說,Google 所開發的知識圖 (Knowledge Graph) 即是一個以語意分析為基礎的模型,用來提升網路搜尋引擎的效能,也就是搜尋結果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Google 直接給答案),而不是目前搜尋引擎所提供的一堆網頁連結 (讓使用者在許多網頁內容裡自己找答案);關鍵字與網頁內容的單純匹配即將進化到針對使用者提供的檢索條件進行語意分析。這樣的檢索技術發展實有助於提升先前技術的檢索成效。

經過系統化整理及更新的先前技術資料庫,搭配快速準確的語意分析方法,將對專利制度的許多面向造成深遠的影響,例如:
  1. 個人或法人可以減少無謂的專利申請及答辯費用;
  2. 專利局可以避免核准不具專利性的專利權利要求,進而提高核准專利的有效性;
  3. 專利訴訟當事人可以減少專利有效性方面的爭議,降低訴訟成本;
  4. 企業或研究機構可以降低評估專利組合價值時所衍生的成本,同時降低專利相關交易 (轉讓或授權) 的不確定性;以及
  5. 社會公眾可以得益於避免公共知識淪為私人的專利資產。
總之,就專利侵權被告的立場來說,訴訟必然會牽涉到不侵權以及專利無效等防禦手段;主張專利無效必須以高品質的先前技術檢索結果為依據。為了不讓「壞專利」扼殺創新、阻礙產業發展,全面深入地瞭解先前技術刻不容緩。

您有任何對策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到最相關的先前技術文獻嗎?語意分析的方法是否可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